走跳山林: <人生路引> 讀友會 with 楊斯棓

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

<人生路引> 讀友會 with 楊斯棓

 <人生路引> 讀友會 with 楊斯棓

#敢為天下先

.

第一次知道楊斯棓,是透過好友廖千瑤在網路上的文章/留言。翻閱楊醫師留在臉書上的足跡,有政治理想,飄逸,不隨便加好友,不給留言。老實說不給留言令我有點洩氣,隨著時間增加,發現楊醫師怎麼這領域也會,那個領域也有一套獨特道理,從點讚,到佩服,到景仰。

.

楊醫師出書消息一出來,馬上天天刷臉書FOLLOW最新進度,最早拿到書,最早知道讀友會報名時間,再根據自己時間做篩選,才能參與到第七場高雄場讀友會。

.

楊醫師每每為新書作序,必將其書讀兩遍以上,確定理解作者意思,推薦有料,同時替自已做好個人品牌。向他致敬,我細細讀了兩次,默背書中28個主題,和人生過往做連結,穿著正式,並且第一個抵達會場。

.

由於第一個到場,我搶坐第一排,可以近距離觀察楊醫師是如何準備場佈,看到疊在旁邊的書本,熟悉的朋友們就知道等一下要送書了。

.

果然在開場後,楊醫師給了第一個挑戰,誰能夠在在七秒內背圓神底下的七個出版社:圓神、方智、先覺、究竟、如何、叩應、寂寞。

.

記憶有許許多多的方法,最主要的核心方法就是故事+圖像記憶。在場除了我還有另外一位朋友完成了楊醫師的挑戰,各獲得了一本書。

.

楊醫師還問我如果走出去,路人要我背誦,我還有辦法背出來嗎?我回他不一定,因為七秒鐘實在太短了,如果再給我2分鐘。我可以記一個禮拜,再給我1小時,我可以記一年。越多的時間,可以把故事編得更完整,更生動,更情緒化。同時去除一些干擾性的因素,像是我故事中用在答題節目中,因為不會感到寂寞,才叩應,但正確答案順序是先叩應才寂寞。

.

楊醫師為這場讀友會90分鐘的演講下一個註解:每一位朋友走出這裡都要可以出一本書。細細品味其用意,這一次出書楊醫師敢為天下先,辦了7場讀友會,票價1000上下且不贈書,就是希望把整個台灣閱讀的層次,再向上提升一個等級,並且透過這7場讀友會,更多人出書,並且將類似今天活動的高層次閱讀環境,傳承下去。

.

也許近期還無法抽身寫作,但我也想好書名了。在我大四那年,我坐在在台大對面誠品書店裡,邊讀邊哭看完王政忠老師真人真事《 老師,你會不會回來?》。2017年還翻拍成電影,看完當下會很想當老師。五年後,我反過來,以我自身經驗很適合對照寫一本《 老師,你為什麼要走?》,可以送新生代老師一個入行警惕。

.

演講後只剩不到30分鐘的QA時間,我長話短說問了我近期身為老師的困境。

.

在電影《 法網邊緣》中,麻州小鎮發生了水源汙染,居民找律師打官司。起初律師的目的是幫居民爭取賠償金,以及希望為自己博得美名。隨著打官司的過程,他越來越同情這個小鎮的居民,自掏腰包追查水汙染,結果搞得自己負債累累,電影的最後一幕,他站在破產法庭上。

.

雖然我不是律師,我是一位高職數學老師。但如今我也站在了破產法庭上。我的時間負債累累,行政、班級、教學壓得我喘不過氣,當初追求《教育價值》的我,在現實高牆上撞得頭破血流。

.

楊醫師也簡單回應,憲哥曾經提過,3點不動1點動(這個我看過),在學校之外的線上平台,像是可汗學院模式,像是解釋費式數列,還有很多揮灑教育熱情的機會。

.

可惜時間真的有限,我尚未提到對教育的初心、環境壓迫、工作時間長....等等的部分,沒有辦法深入長談。

.

台大歷史教授呂世浩曾分享讀歷史的心法:當你讀一本歷史書,讀到書中的古人面臨重要的抉擇關頭時,請你這時立刻把書蓋上。好好想一想,如果你身處對方的位置時,你會如何決定?作什麼樣的決定?把一切都想清楚後,再把書打開,看看這個人物是怎麼做的,他最後作了什麼樣的決定?他的決定帶來的是成功或是失敗?原因何在?然後比較自己與古人,在選擇和方法上有何異同之處?

.

如今遇到困境的不是書中主角,而是我本人,並沒有辦法翻下一頁偷看自己未來的結局。不怕不怕,我可以逆向操作,我可以翻開人生路引,走進楊醫師引領28條路,進入楊斯棓、伯格、李惠真......等人的思考世界,擁抱著新的價值觀、世界觀,試想如果楊斯棓是我!他會做甚麼樣的決定?方向隱隱約約就出現了~

.

當然再怎麼臆測,都不如真人對談,真心希望可以把握這次心得分享的機會,和楊醫師成為好友。有機會聊得更深一些。

.

感謝楊醫師,以及主辦單位如此用心的規劃美好的讀友會。希望楊醫師點起的這把火,可以將全台灣出版社燃燒起來,開創屬於我們台灣的閱讀元年。

.

#人生路引

#楊斯棓

#我想成為自由人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精選文章

小早川的野望_65最高